切除膽囊的患者,每天的飲食規律與常人不同

养生 26 0

  不吃早餐、暴飲暴食、不按時進餐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是導致膽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等膽道疾病高發的主要原因,不少人還為此成為“無膽人”。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吉林省著名中醫劉鐵軍教授表示,膽囊具有濃縮、貯存和排空膽汁,從而起到調節膽道內壓力的作用。膽囊切除后,雖然創口癒合,但引起的創傷以及膽汁被貯存、濃縮的條件不存在,會引起消化道功能的暫時調節失衡。因此,“無膽人”應特別注意起居、飲食、鍛煉和隨診,以保證身體的健康。

  飲食習慣不良導致“無膽人”增多

  劉鐵軍教授介紹,現在年輕的膽囊疾病患者越來越多,這與他們不良的飲食習慣密不可分,比如不吃早餐、暴飲暴食、不按時進餐等,導致膽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等膽道疾病高發。尤其是膽結石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關係密切,比如喜靜少動、身體肥胖、飲食過量、不吃早餐等。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而膽結石容易引起膽絞痛、膽囊炎,甚至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膽石性胰腺炎。當膽結石反覆發作時,應需要將其切除;還有些患者平時沒有癥狀,但卻有引起癌變的可能,也需要將膽囊切除。膽囊息肉也是年輕人的常見病,而當膽囊息肉的直徑在1cm以上時則認為有癌變的可能,應將膽囊切除;如果息肉直徑在1cm以下,但生長過快,也應將其及早切除。急、慢性膽囊炎反覆發作、發生膽囊癌時也應將膽囊切除。另外,膽囊具有貯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如果這些功能喪失,需要切除。

  膽囊切除后可引起消化道功能暫時失衡

  “膽囊具有濃縮、貯存和排空膽汁,從而起到調節膽道內壓力的作用。”劉鐵軍教授介紹,當切除膽囊后,雖然創口癒合,但引起的創傷,以及膽汁被貯存、濃縮的條件不存在,會引起消化道功能的暫時調節失衡。因此,膽囊切除的患者在術后需要一定時間才能修復和代償。但總體來說,對人體健康沒有什麼重大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適當多下地活動,比如散步、做些簡單的家務等。術後頭两天,應嚴格禁食,宜用靜脈滴注補充各種營養。第三天起可根據病人身體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果汁等,隨後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加甜麵包、大米稀粥、豆腐羹、以及麵食等。術后1個月內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一個月以後,飲食應不要過於追求清淡,可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

  “無膽人”每周最多吃四個雞蛋

  “膽囊切除的患者一般需半年左右來逐漸適應消化的需要。”劉鐵軍教授介紹,在這段代償、適應的時間里,飲食要少吃多餐,每天以四餐為好,不要暴飲暴食,保持低熱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原則。少油膩,口味適當,容易消化。烹飪應力求清淡,最好採用清燉、蒸煮、煨湯等方法,並盡量少用調味品。多食含纖維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麥、蕎麥等粗糧,以促進膽汁排泄。每天蔬菜攝入量應大於500克,水果至少有兩種。還可以喝些酸奶,適當多運動。術后經過半年左右,身體恢復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少量逐次添加脂肪食物,以不造成腹部不適和腹瀉等消化不良為標準。患者應減少含膽高的食物,動物內臟、蛋黃、咸鴨蛋、松花蛋、魚籽、蟹黃等含膽高的食物限量食用。每周最多吃四個雞蛋。同時,減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開心果等。另外,還要避免食用海藻、海鮮,忌煙酒。還有很多患者講究大補,但進補與否應視病情而定,一般情況下,只要做到葷素合理搭配,保持營養均衡,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

  規律的一日三餐是預防膽道疾病的最好方法

  劉鐵軍教授介紹,有規律的進食一日三餐是預防膽道疾病的最好方法。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了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黏稠度亦增加,終於形成膽泥。如果進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反應性地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這時大量黏稠的和含有膽泥的膽汁被排出到達腸道內,因此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還應適度補充營養並適當限制脂肪和膽的含量;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膳食要多樣,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濕生熱,使膽汁淤積,應該少食。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產類食物則有助於清膽利濕、溶解結石,應該多吃。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按時吃早餐等是重要的預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進食一個煎雞蛋,可以使膽囊定時收縮,排空,減少膽汁在膽囊中的停留時間。應該堅持吃早餐,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

  

編輯推薦:[[癌症患者不可不知的生活小常識
健康飲食最怕的就是走入極端
食道癌手術后的飲食要特別注意]]

編輯:w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