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習慣習慣 少數民族怎麼過中秋節

养生 12 0

民族特色習慣習慣 少數民族怎麼過中秋節

導語: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在這麼多的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俗特點以及風土人情,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少數民族的人們是怎麼渡過這

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在這麼多的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俗特點以及風土人情,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少數民族的人們是怎麼渡過這一天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民族特色習慣習慣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飛躍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飛躍,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着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在西藏的許多區域的藏族同胞也會一起歡度中秋佳節,他們成為“尋月”。

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着河流,隨着反照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在廣西侗族過中秋,有着“行月”的習俗。

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着一起月光,行至相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通宵長歡。

雲南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格外明亮的時刻,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悅耳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吐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天黑,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群集在山村中的坦蕩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女人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戀慕之情的對歌,似乎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https://www.yangshen100.com/

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流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裏保留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流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加入,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三五成群,絡繹不停。天黑便群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乘隙挑尋未

少數民族怎麼過中秋節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習慣。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岩尖變的。岩尖是個英勇強項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戀慕。厥後,他不幸死後,釀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漆黑中給傣族人民帶來灼爍。每逢中秋節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女人、媳婦們忙着到湖邊,池塘里抓魚。他們都忙着準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着舂糯米,做巨細差其餘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巨細最先“拜月”。然後,對空鳴縱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欣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言笑賞月,縱情方散。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曠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一直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流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裏保留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流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中秋節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飛躍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飛躍,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着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尋月”。西藏一些區域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着河流,隨着反照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采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伶俐、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荼毒,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格外明亮的時刻,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悅耳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吐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阿細族“跳月”。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群集到山村中的坦蕩地,披紗的女人跳起來了,肩負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來了。然而,尤為撩人的照樣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戀慕之情的對歌,似乎月亮也聽利為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着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流動中相互尋找意中人,相互表明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貞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高山族“賞月”棲身在台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刻,穿着民族艷服,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盛行着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習慣。相傳古時刻,中秋晚上,月宮裡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世。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配合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女人打着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採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竊”。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嚷:“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藉助月宮仙女轉達紅線呢。若是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示意她們能有幸福的戀愛。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採摘的工具。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里去“偷月亮菜”,不外,她們希望能採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由於,這象徵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康健 (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伙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由於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賞給他們幸福。不外,他們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欣和神奇異彩。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信託人人現在對於各個民族是若何渡過中秋的相關內容已經有一定的領會,信託看完以上內容人人都市感應很驚訝,雖然我們都是中國人,然則越來有這麼多的中秋習俗。

中秋節
國外中秋習俗 外國人也過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