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傳統流動 8大中秋節必不能少的流動

养生 12 0

中秋節傳統流動 8大中秋節必不能少的流動

導語:中秋節是我們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里,我們合家團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除了這些另有哪些傳統流動呢,下面這篇文章會為人人詳細先容下關於中

中秋節是我們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里,我們合家團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除了這些另有哪些傳統流動呢,下面這篇文章會為人人詳細先容下關於中秋節傳統流動的相關知識。

中秋節傳統流動

1、祭月、賞月、拜月

在《禮記》有紀錄”秋暮夕月”,意思為拜祭月神,每到這個時刻就要舉行祭月和中秋節迎寒。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誰人偏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若干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巨細要一樣。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敬拜月,長大后,以超群人品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以為她優美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仙顏着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在

民間拜月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習慣。中秋賞月的習慣在唐代十分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流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事迹。

文人士醫生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爛醉陶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瀏覽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能少的流動之一。

2、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習慣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往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紀錄。

3、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習慣。

現在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

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

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祝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種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時國民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天下。”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4、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然場合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群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由於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歡的流動,同時在這些流動上也傳出戀愛美談,因其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5、吃月餅

https://www.yangshen100.com/

月餅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物。到厥後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連繫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忖量。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同夥間用來聯絡情緒的主要禮物。在福建廈門區域另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6、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種種食物,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瞻仰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取代。

7、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舉行的。早在北宋《武林往事》中,紀錄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流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種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花燈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舉行樹中秋流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

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灼,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相互競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另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另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另有很質樸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

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樸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澤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

雖然質樸,但製作淺易,很受迎接,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廣西有簡樸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8、燒塔

南方普遍撒播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天下習慣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樣平常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料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旁觀,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

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竣事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流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

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流動。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舉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舉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焚燒為號。類似於峰火台焚燒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中秋習俗吃什麼

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種種食物,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瞻仰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取代。

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央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種植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雪白無瑕。中醫以為,藕經由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以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稀奇熱衷於食之呢?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刻,腹內無小螺,肉質稀奇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現在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時代,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廣東吃芋頭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另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穫時節,农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雖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另有一則撒播普遍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確立元朝,對漢人舉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國民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祀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結語:看完以上這些內容,信託人人現在對於中秋節各地的傳統流動已經有了異常詳細的領會,馬上就要到中秋了,信託今年的中秋也會是許多人異常難忘的一其中秋,祝列位中秋節愉快。

中秋節
中秋地方特色風俗 南北方風俗有哪些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