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我每三个月就会去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只要正常了就放心了,它是判断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标准,平常用不着查血糖。”
“有没有糖尿病,测个糖化血红蛋白就知道了,它既准确又代表了血糖的平均水平,比平时测的血糖都要准。”
类似这样的说法,存在于不少糖尿病人中,事实上这是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一种误解,甚至可能因此而延误了糖尿病的治疗时机,为什么呢?这就需要科学认识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它所能反映出的问题。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两者的结合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说两者一旦结合就不可分离,直至红细胞死亡才会被代谢消除。由于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所以只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形成了糖化血红蛋白,就会持续存在120天。
正是有这样的特点,当血糖较高时,所产生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会较多,检测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反之检测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较低,这也是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一段时间(2-3个月)血糖水平高低的原理。但是,也正是由于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不可逆性,就可能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当一段时间血糖较高产生较多糖化血红蛋白后,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存在,即使血糖下降很多甚至发生了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从而掩盖了低血糖发生的实际情况。
由于红细胞每天都在进行着更新,如果一段时间血糖较低产生的糖化血红蛋白较少,而一段时间血糖较高产生的糖化血红蛋白又较多,两者混合在一起,表现出的就是两者的平均值,从而掩盖了血糖时高时低的变化。
实事上,低血糖以及血糖的大幅波动比单纯高血糖的危害要大的多,是造成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最危险的因素,所以在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中,即要将血糖控制在目标水平上,也要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更要杜绝低血糖的发生。很显然,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反映出一段时间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能显示血糖的波动幅度。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糖化血红蛋白与日常血糖监测相结合,从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看一段时间(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从日常对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看血糖高低变化的幅度。对血糖控制比较平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推荐的方案是:
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小于6.5%3个月中至少检测7次日常血糖,7个检测时点分别是空腹血糖、午餐及晚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这7个血糖检测可以不同日而分布在3个月中,以便及时发现血糖的波动。当血糖控制不稳定时,还应增加日常血糖检测的次数。
综上所述,做好日常血糖检测是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高低的前提,否则就会掩盖可能发生的高血糖及低血糖现象,对治疗效果的判断产生误导而延误治疗。同样的道理,仅仅依靠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来诊断糖尿病,也可能发生漏诊,所以我国目前在糖尿病的诊断中,仍然以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为依据。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