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养生 47 0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北芪是常用的補益氣血之佳品,別稱黃芪、黃耆、膜莢黃耆、一人挺、木黃芪等,因盛產於我國北方故名,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吧!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北芪的功效

【性味】味甘,性微溫。

【歸經】脾、肺經。

【功效】補脾健胃、補肺益氣、補氣固氣、補氣消腫、補氣生血、補氣通絡、補氣升提、補氣托毒、排膿生肌。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北芪的作用

1、補脾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疲倦乏力之症,以及脾虛泄瀉、久瀉脫肛等,補實力強,善補肺氣,可以治療肺虛氣短、聲低懶言、神疲乏力、容易傷風之症,常配党參、白朮、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補益力更強。

2、固表止汗:北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固表止汗作用較好。臨床上通過差異配伍,能治療種種汗出症。同助陽葯配伍治陽虛自汗,同補氣葯配伍治療氣虛自汗,同滋補藥配伍治陰虛冷汗。若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葯中配伍黃芪,能鼓舞陽氣、補益汗源,使其發汗,所謂“黃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就是這個原理。

3、益氣昇陽:中醫以為臟器的下垂是由於中氣下陷之故,北芪善於益氣昇陽,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以及氣虛血脫的崩漏等症。中醫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臟器下垂各症,補中益氣湯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補氣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陽,這時宜蜜制後用。

4、利水消腫:用於氣虛水腫常配白朮、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均有本品,多用於治療慢性腎炎卵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托瘡排膿:用於氣虛癰疽久不潰破或潰后久不癒合,常與党參、肉桂同用,取本品補氣健脾,能促進膿皰的早潰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膿生肌作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https://www.yangshen100.com/

北芪的選方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作,先後隨同):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葯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秘: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干,調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黃芪、黃連,平分為末,加麵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黃芪、人蔘,平分為末。另用蘿蔔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事後,蘸葯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9、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不能吃涼葯):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塗瘡上。一天三次。

12、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陰汗濕癢:用黃芪酒炒后研細,切熟豬心蘸着吃,有用。

部門專業知識轉自網絡

黃芪有什麼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