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熱愛,他的眼睛是燃燒的。他看到枯葉就看到了新的生命,看到霜雪就看到了即將來臨的春天,看到問題就看到了解決問題之后的愉悅全身的快感。倘若真心地熱愛一樣東西,你就會投入十二分的專注在里面,全心全意地對待它,你會具有超級的樂觀和無窮無盡的動力。
人就像一輛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將就”就像方向盤跑偏,而跑偏就會車毀人亡;“懶惰”就像動力不足,小馬拉大車的結果就是用盡全力沒有結果;“不正確的事”就像在快速道上跑40邁的速度一樣,總是出現不在線的情況;“不熱愛”就像不知道開到哪里去,既然沒有目標,那么速度、效率等問題還重要么!
今天的啟發點是“熱愛”,一是做個四輪定位,絕不將就;二是分配好動力,享受計劃;三是選擇好道路,正確時間、正確事;四是目標看心情,多一度熱愛。
做個四輪定位,絕不將就。
互聯網手機品牌一加在第一代的時候就大力宣傳過不將就的理念,不管結果如何,也算表明了態度(筆者還真用過1代)。“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這句話是說給兩種人聽的。一種是拼命努力而尚未看到希望的人。馬云告訴他們要繼續堅持,希望不在明天,而在后天。另一種是得過且過、不斷將就的人。如果“將就”成為他們的狀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他們必然越來越迷茫。最終碌碌無為。因為社會是殘酷的,競爭永遠都是這么激烈,所以你不可能用“將就”為自己等來一個機會。”,從信息中獲取的結論就是“找準主業”(想直接與過往一刀兩斷,大多數人都是“臣妾做不到”),用現在的說法就是變成“知性白領”(有追求、有思想、有擔當),在行為上就是選擇“有危機感的事”、“真正想做的事”、“現在能做好的事”。
分配好動力,享受計劃。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事情開始的時候都是干勁十足的,事情結尾的時候大多也都爛尾了。1.5的動力去拉2噸的車,可想而知發動力得聲嘶力竭成什么樣!“假設你今年已經讀過了幾十本書,每月平均閱讀5本,還在網上寫了幾十篇讀后感,為此經常忙碌到凌晨兩三點。這根本不是勤奮,因為一個人是否付出了高品質的勤奮,一方面得看他做這些事的狀態,他是很享受做這些事呢?還是硬撐著勉為其難?另一方面要看他是否制訂了一份高效的計劃,這份計劃為他帶來單位時間內的最大產出,而不是把他的情緒搞得十分糟糕。”,看歷史的最怕只看歷史本身,學技能的最怕不能觸類旁通,嘴上天天說著勤奮的最怕只是為了“別人眼里的勤奮”。小馬拉大車痛苦吧,那就做出點改變;對買房等大事有無力感吧,那就多做出點小事;對現狀很不滿意對吧,那就去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這所有的問題就是“根據自己的動力去選擇計劃,而不是為了計劃為要求自己的動力突然變大”。
選擇好道路,正確時間、正確事。
蘇秦、張儀均為縱橫家,雖然說從大處看都是“行雖殊途,心卻歸一”,但是為何他倆皆先敗后成呢?“巴菲特說:“我的確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不是因為我有什么了不起的長處,甚至也不是因為我有多么勤奮,而只是因為我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做了一些正確的事情而已。”他認為,一個人要積極對待命運,而不是得過且過。然后是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方,面對正確的對象,做正確的事情。”,“身心都在線”是重點,而“身心在線了”狀態也就在線了,“狀態在線了”還怕做的事不正確么!三條,一是不欺人、不自欺,環境都變了還不自知;二是溝通的問題就多溝通、技能的問題就學技能,哪里需要變化就定下策略改變哪里;三是給自己個時間節點,對過往的事情及結果你就承認吧。
目標看心情,多一度熱愛。
堅持閱讀和拳術有十多年了,這些和掙錢養家都沒有什么關系,那么當某一個時刻抬頭看天時,會怎么解釋這些“無效”行為呢?因為熱愛。“每個人只有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才能刷出超強的存在感,才能保持最高等級的專注,獲得最高效的努力的質量。就像中國的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除了數學,他在生活中“一無是處”,就像個傻子,因為他缺乏生活中的很多常識。但只要回到數學領域,坐在書桌前,看到一堆又一堆的數字,他馬上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時的陳景潤讓人仰望。”,人最容易產生誤會的是通常你專注都是舒適區,那里沒有快樂只有逃避,在那里的所謂專注其實一點效率也沒有。什么是目標?能讓你“每天多一度熱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