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恒強、弱者愈弱,低智商社會帶來的問題

健康養生 223 0

一人再好,不如大家都好;GDP再高,不如人均都高。或命運、或智慧,一時強而恒強;或條件、或思維,一時弱而愈弱。

綠豆治百病偽科學!所以人們搶購綠豆。食鹽短缺假新聞!所以人們搶購食鹽。穿越劇雷點多收視高!所以人們趨之若鶩。互聯網文看大V視頻看網紅!所以市場才有爆款。上學不如拆遷!所以讀書無用論。

恃強凌弱,一定大講“公平”;公平公正,一定大講“特殊”;這是不是社會“低智商”化的表現呢?!所以今天的啟發點是“低智商”。

一、把部分事實等同于邏輯,把恃強凌弱等同于真理,這是不是低智商?

綠豆治病、雷劇看點多、爆款銷量高、拆遷致富,似乎這些事情中的一部分也真是那么回事,只是背后總讓人覺得少點什么!貧富差距、資源占用,這些現象中的一部分也真實存在,只是背后總讓人覺得反感點什么!

有些“習慣”總會聯想到“低智商化”,一是“萬事百度”,搜索已經成了必選項,似乎也沒有事什么可質疑的,只是習慣了以后,覺得搜索信息變成常識就優點可怕了。二是“萬能網劇”,休閑的方式千變萬化,享樂也是樂趣的其中之一,喜歡看萌妃駕到似乎也不是什么錯,但如果每天都是抖音、網劇、網文呢,如果變成了一種習慣呢?三是“身心健康”,房資比大約是一個現代人回避不了的點,如果達到了一定的上限,人們在身心健康上就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甚至崩潰的邊緣,只是如果習慣了這樣的“弱者”狀態,還會想著反對、質疑么?

同理心、邏輯思維,這些都是智慧的表現,如果看見事情不做二想,而恰巧又是13.8億中國人中的那13億普通人,這大約就是“低智商”。(對與錯誰知道呢?但按照民主思維,被剝奪決定權還習慣于接受,這一定是低智商了!)

二、把熱愛放到心流之外,把熱愛放到享樂之中,這是不是低智商?

有很多在社會發展中已經形成的事物都是很好的建立心流的目標,比如:讀書、運動等。也有很多在社會發展中新形成的事物卻“很好”的占用了人們的時間,比如:備考試、刷手機、小確喪等。“只要你喜歡就行,只要你高興就好”有時候是不是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呢?

有些“行為”總會聯想到“低智商化”,一是讀書如果是一種公認的心流活動,那么閱讀新聞APP推送和閱讀網文算不算閱讀呢?近幾十年的閱讀從政治到經濟,從人文到互聯網,再到網文、短視頻,一路走下來能不能換種說法,即:大部分人的行為“被奴役”了呢?二是讀書的目的是考公務員、考英語、考資格,閱讀內容明確、效果明顯的“工具書”是不是閱讀呢?且不說愿意參加讀書會的人還多不多,以“工具”閱讀的行為算不算跟風、妥協呢?三是讀書除了關心熱點以外,除了關心“有沒有用”以外,還有什么呢?是必須有目的的考試,是習慣形成的刷屏行為,是頹廢無力的“喪”行為。

享受衣食住行游購娛又不是罪!只是,費力追求幸福的“辛苦”行為與輕松愉悅的“瞬間”享受,如果大家都選擇后者,能理解為社會低智商化么?(不是有網上信息講,金錢常有,青春美貌不長有,但還是默認就愿意用顏值換金錢么,到底對與錯是什么呢。)

三、把不思考變成不質疑、不反對,把不會思考變成不看問題、不看錯誤,這是不是低智商?

面對很多的社會現象,比如:人民日報報道的“蹲”著辦理業務的窗口,“冷熱兩重天”的業務窗口,這些現狀應該能被定性為不作為、亂作為吧?但是對于“辦理一次就忍一忍”的百姓來說,不質疑、不反對是不是不思考呢?面對階級固化的社會,比如:精英語言、專家解讀,在言論中不容易找到尖銳的問題、披露與監督,這是不是大家都“懶得”看問題、看錯誤呢?

有些“思維”總會聯想到“低智商化”,一是意見多、建議少,問題多、方法少。網絡鍵盤俠多,務實改革者少;民生問題多,民主思維少。信息化產生了更大的群體,只不過思維都被共性問題給低智商化了!二是群體共識超越了輿論。反對日貨是一種情感宣泄,還是一種觀點?互聯網信息經過網絡群體過濾以后形成的是情感宣泄,還是一種共識?發泄的多了是不是就成了固化思維?誰知道呢!三是看問題的角度差異太大,有些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有些人卻只要盯著綜藝與穿越劇!對與錯還存在么?

群體共識一旦形成就把一個人不質疑、不反對、不看問題、不看錯誤的低智商化變成了集體的低智商化。(不思考、不會思考到底是不是低智商呢?)

四、把一個人不尊重知識變成一群人不尊重知識,把一個人不善待時間變成一群人不善待時間,這是不是低智商?

如果成功不看努力卻只追求“橫財”、“八卦”,如果學習不看長處卻只接受“負面信息”,最終把一個人不尊重知識變成了一群人不尊重知識,把一個人浪費時間變成了一群人浪費時間。

有些“低智商人”總會聯想到“低智商化”,一是看不見別人成功背后的艱辛,卻相信“靠父母”、“靠丑聞”、“靠橫財”這樣的事。似乎成功與強大不是關注點,反倒是歪理邪說才是熱點。二是有工作沒事業,有社交沒朋友。要說談起工作的方方面面來,那是口若懸河,或吹噓或吐槽,但要說起什么才是熱愛,什么才是其真正所愛,就立馬戛然而止。要說起社交中的夜店、酒吧、飯局,那是天天車來車往,觥籌交錯,但要說起什么是滿足,什么才是親密友情,也會沉默無對。三是對待過往的經歷不是出不來就是進不去。對待時間,不愿改變,滿是傲慢的態度。

如何面對知識、如何面對時間,這不就是成不成熟、智不智慧的其中一種體現么?(知性社會期待越來越多的人走入精英階層,讓智慧的群體帶領一個國家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