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自戀是由原始自戀發展來的。
— —心悅君
文 | 明媚姐
昨天被一個神妙銷魂的白眼刷屏,大家像看喜劇片一樣歡樂,好像平淡的生活里加了一勺老干媽,瞬間興奮而活躍。
“白眼姐”打死也想不到自己是以這樣的方式成了網紅,還是在直播中。
網上有人發了白眼姐朋友圈的對話,透著恨得牙根癢癢的厭惡。
為什么這位講話的姑娘這么招人恨呢?網友也奉獻了很多趣味爆料。
哇噻!這位“氣質姐”真是豪華女神的派頭,好像打開衣櫥,里面全是貴的要命的奢侈品,看的人眼花繚亂,心煩意亂,因為這些尖貨貴物都是別人的,自己好像被無情碾壓、吊打,挫敗又著急,必定像那個白眼姐一樣戾氣沖天。
這幾張圖片還真是特別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一個過度自戀者的典型表現。
尼采曾經陶醉地說:“我是太陽,不知道索取,只知道給予。”
我們這些俗人在心里翻了無數個白眼:“你是太陽?!那天上的太陽被你擠下崗,我們都被凍死了!呵呵!”
這句拐彎貶低天下人的金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讀出過度自戀人格心理的問題癥結。
說到自戀,美國精神分析大師科胡特做了很多研究,,他把自戀分成兩種:原始自戀與健康自戀。
原始自戀是夸大的、全能的、過度理想化的。
比如:有個姿色中上的姑娘一直單著,她常說:“我媽說了,我這么漂亮,一定要找個特別優秀的,否則就虧了。”她媽真是害人精,一句話把她的自戀夸大了10倍。
過度夸大和理想化就像一個被吹大的氣球,很容易爆掉。所以原始自戀是脆弱而不堪一擊的。一旦自戀受挫,便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就像剛才那位中等美女,總是在被極優秀男人拒絕時百思不得其解:“我這么有魅力的女神怎么可能被拒絕呢?他真是瞎了眼!”她的原始自戀太脆弱,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失敗。
自戀這個詞其實源于西方,英文是narcissism,水仙花的意思。
古希臘有個美麗又殘忍的神話,說有個美少年叫narcissism(納西斯),他的美迷倒仙女無數,但他狠心地拒絕了所有仙女的愛戀,因為他只愛自己。
這哥們整天只干一件事,就是對著一潭湖水映出自己的影子自憐自愛,怎么看怎么愛,不能自拔,最終憔悴而死,化做一枝水仙花。
每次看這個故事,我都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太美原來也能害死人!
一般人都害怕自己被說自戀,認為高素質的人都應該謙遜。
但科胡特糾正了這個誤解,讓每個人的自戀需求名正言順了。
注:配圖選自影片《幻世浮生》
其實每個人都有滿足自戀的需要,這是人社會化的必然結果。健康的自戀是由原始自戀發展來的。
心理學家認為,在嬰兒剛出生時,他發現只要一哭,就有人給喂奶喝、換尿布,太神奇了!他可能覺得自己就是天地間的神存在,這就讓他獲得了一種錯覺:我是無所不能的!
他發現媽媽這個天天跟自己粘一起的人太強大,一切需求媽媽都能搞定!
這個天真的孩紙又得出一個偉大的結論:媽媽很厲害,所以寶寶也很厲害,因為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
母親對嬰兒全方位的照顧讓他獲得了原始自戀的滿足,他認為自己是全能的,父母是強大無比的。這是人內心最初自戀的雛形,日后就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健康的自戀。
漸漸地孩子發現,父母的能力并不是自己的,也不能百分百的滿足自己。而且他還發現父母也有無能的時候,他的內心就郁悶了。
如果父母給他的挫敗感不是特別嚴重,他就能逐漸適應,夸大的自戀也逐漸在現實面前被修正。最終他知道自己是重要的,但也不是可以超越一切的重要。自己是有能力的,但也有無能的部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得到適當的關注、認可、鼓勵和贊賞,日后就可以發展出自信、理想和雄心。
健康自戀的人相信自己是可愛的,而且是不證自明的。他們是真的自信。
他的內心強大而平衡,有自我主張同時也尊重外界意見。
他能夠區分自己的想象與現實的差別,在面對理想的同時,立足于現實。他對世界、對他人的評價都比較符合實際,能較寬容地對待自己和他人。能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他們愛自己,也愛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所以一句話,健康的自戀就是一個人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與客觀現實對應的自信、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健康與不健康的自戀是兩個相反的極端,而大多數人處在中間的某個位置。
自戀發展出問題的人,往往是成長過程中,遇到幾種不能正常發展健康自戀的困境。
注:配圖選自影片《幻世浮生》
1、 過渡溺愛
父母過于溺愛,讓孩子無法了解真實的自己和客觀世界。他是家里的公主或者王子,目空一切,不必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誰在他眼里都是透明、都是渣。這一類人未來會成為明顯的自戀者。
他們一般都光鮮亮麗、風流倜儻、自信迷人,給人的第一印象都很閃亮。由于光環效應,讓人會不自覺地認為他是一個超級完美的人生贏家,就像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紅衣“氣質姐”。
但是如果你跟他們相處,就等著被傲慢、鄙視不斷刺傷。他們最拿手的就是各種貶低你,碾壓你,這樣可以抬高他自己。不在乎你的感受,利用你的價值給他們的光環添磚加瓦。
在內心深處,那些自戀狂認為自己是毫無瑕疵的。最后把你擠到低自尊的絕境,痛苦、挫敗、無助、逃跑。
2、 過度忽略
有一類父母會嚴重忽略孩子的存在,忙于自己的事業、忙于應付婚姻矛盾,或為生計奔波勞苦。
孩子自由生長,餓了自己找飯吃,冷了自己找衣穿,被欺負了自己流淚、學習不好了自己想辦法,總之父母形同虛設。
他們得不到生活的照顧,更不用說心靈的安慰和支持,孤獨無助。
生活讓他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人愛我,我無所謂的,不重要。
忽視一個人的存在是對他自戀最大的打擊。在別人眼中,你是空氣、是灰塵,天哪!真是萬箭穿心,痛徹心扉!
心理學發現,人內心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所以這樣的人就得了一種嚴重的心病,想讓天下所有的人都重視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發奮圖強,全方位打造自己的外裝修。不停地尋找生活中的金片,一旦發現就欣喜若狂地拿過來,急不可待地貼到自己身上,希望別人能因此給自己更多的關注。
注:配圖選自影片《幻世浮生》
3、 被過度批評、否定、貶低
看到這個小標題就讓我們渾身發緊、后背發涼。這就是這類孩子的感受。
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就是風霜刀劍,隨時可能被扎得鮮血直流。
他們是在挫敗中被蹂躪大的,像垃圾筒一樣不停接受父母的戾氣。
有些人在逆境中臥薪嘗膽,逆襲成功,但卻像一把鋒利的劍隨時碾壓、刺傷、利用別人,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就像曾經父母不在乎他的感受一樣。
在他們心中也有一個頑疾,就是渴望被認可、贊賞,但永遠欲壑難填。
大量的否定讓他內心傷痕累累,對不同意見非常敏感,容易把一切都當成針對自己的攻擊,在虛張聲勢的外表下,潛伏著深刻的自我嫌惡,他們需要持續的贊賞來支撐脆弱的內心。
他們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創造各種機會,讓自己高大上,在鮮花、掌聲、艷羨和贊美中悄悄舔著傷口。洋溢的笑臉下藏著辛酸的眼淚,外強中干的苦他們最懂。
4、 過度期待
很多父母的預設是:“我的人生遺憾,你來補上。我的人生暗淡無光,一敗涂地,所以你就要拼死完成逆襲的目標,給我爭光,讓咱家光宗耀祖,成就家族的光榮與夢想!”
孩子在不停的催眠下認同了父母的期待,走上了艱苦卓絕的光宗耀祖之路。
從此他做的每件事都要能發光,否則就沒有意義;他接觸的每個人都要有用,否則就沒有價值。
他被物化了,日后他也物化了外界的一切。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悲劇,他的世界沒有自己,只有控制和疲憊。
上面說的種種都是外顯的自戀者,他們的特點是:“是你的錯!”、“我很強!”“以我為中心,你沒有自我!”
在自戀的人群中,還藏著一些隱形自戀者。
他們表面看起來安靜、內斂、謙遜、純真,給人一種可以信賴、沒有缺點的感覺。但內心卻是自大、偏執、喜愛猜疑的,永遠有一種自戀者的幻想。認為自己被低估、忽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他們很容易陷入自己感興趣的世界,而忘了他人的存在。認為自己的氣質很特別。經常感覺自己走進一間屋子時,其他人都在盯著自己看。
注:配圖選自影片《幻世浮生》
心理學研究發現自戀地問題來自于深層的恐懼和不安全感。所以還是那句老話:
所有的問題都是關系出了問題。
來自父母之愛的過度和缺失都造成了孩子自戀人格的缺陷,給他們成年后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折磨與痛苦。
尤其是在親密關系里,愛人和孩子就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所以為了讓世界充滿愛,讓你的家庭幸福、孩子身心健康有作為,過度自戀的人確實需要自我調整一下。
一般通過專業的心理機構可以評估自戀心理問題,如果不太嚴重,可以來心之助參加一些幫助提升人格水平、自我覺察的自我成長類情商課程和訓練營,客觀調試自己的自戀狀態,學會共情理解他人,提高人際關系經營能力。
如果自戀問題確實很嚴重,想改變就必須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來慢慢療愈內在小孩的創傷,化解內心的委屈、無助、憤怒和怨恨,修通心靈的暗結,才能逐漸走向心境平和的健康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