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永不厭倦的愛情嗎?
有,童話故事里。
然而童話卻照不進現實。
盧森堡皇室的路易斯王子和泰西王妃的愛情故事,由于“女兵與王子”的差異,一直被人津津樂道,被稱為盧森堡的童話愛情故事。
但最近兩個月,王妃給丈夫下了一紙休書,還因為財產問題鬧上了法庭。
注意哦,離婚不是王子提出的,出身高貴的王子被平民王妃主動甩了,王妃失去了豪宅、地位、頭銜,每個月只能得到75磅的撫養費。
為什么呢?很多人搞不懂。
身為平民女兵的泰西王妃是維和部隊里唯一的女兵,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婚后還去考了倫敦大學的碩士,文體兩開花。
但對比泰西王妃的勤奮好強,路易斯王子簡直是“貪圖享樂”的典范:
上大學嫌棄讀書累,去工作嫌棄掉身價,抱著王子的頭銜將“懶漢生活”貫徹到底,和媳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很多婚姻,都是這樣漸漸倦怠的:
“我在前面披荊斬棘,你在后面混吃等死。”
“女人忙了一天回到家,打從心底渴望一杯熱水、一個擁抱,而老公只關心她什么時候能做好飯。”
“結婚N年,女人在廁所刷牙,男人在廁所小便,彼此相安無事,但也無話可說。”
盡管媒體都在為王子伸冤,認為他“除了脾氣差一點,并沒有犯什么錯”,但試想一下這樣的日子:
渾身上下寫著“高級感”的王妃剛剛去聯合國演講回來,看見自己的丈夫癱在家里無所事事,催他去干活,他嫌累;催他去讀書,他嫌麻煩。
面對一個不求上進碌碌無為的男人,即使是王子,也會讓人厭倦。
兩個相愛的人為什么會走到相看兩厭的地步呢?我們內心的倦怠感究竟從何而來?
對激情的需求感特別強
最近,湖北某法院推出“離婚考卷”,本意是“勸和不勸離”。
但對選擇離婚的夫妻而言,這似乎并不能起到積極作用,100%的夫妻做完考卷之后該離還是離。
有網友提議,不如出一個婚前考卷,測一測情侶是否了解彼此、是否適合結婚,以免因為一時激情而結婚,激情散了就離婚。
很多人不自覺的是,“激情”是許多夫妻結婚的首要原因,婚后感情飛快走低,便會感覺婚姻索然無味。
這讓我想起一個最近遇到的案例。
有一位男士來找我做咨詢,他很苦惱為什么每段感情都走不到最后?
和他聊過發現,原因在父母身上,他的父母感情平淡,家庭氛圍壓抑無趣,夫妻感情就像死了一樣。
所以他痛恨這種沒有人情味的家庭關系,成年后,追求激烈的感情,來填補自己幼年時的創傷,并美其名曰“愛情上癮癥”。
但是任何親密關系都會經歷“從高潮走向低谷,再走向高潮”的過程,只要感情不夠激烈了,他就會感到焦慮,覺得對方“不是真愛”,落荒而逃。
心理治療師盧悅曾說過:
人群中不乏這一類人,對激情有著強迫般的追求。他們拼命維持親密關系中的興奮狀態,卻又沒辦法在一段關系里長期呆著,因為每段親密關系都會有矛盾和問題。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來訪者,他害怕沒有人情味的家庭氛圍,對平淡的親密關系充滿了恐懼感,所以不斷從一個關系跳到另一個關系。
對親密關系充滿防御
日本公布了一則“你感到孤獨嗎”的調查,結果顯示,26歲女性是全日本最孤獨的人。
要么身邊的人相繼結婚,自己孑然一身;
要么丈夫不疼婆婆不愛,正經歷“喪偶式育兒”;
要么職場上喪失存在感,資歷不深不淺很尷尬;
要么長期宅居不參加社交,在集體中也會感到孤獨……
她們身處繁華的大東京,卻沒有一個知心人;
她們無法享受親密關系中的溫暖,對未來感到不安。
孤獨是生活常態,但很多人對親密關系充滿恐懼,導致自己深陷孤獨漩渦。
圖注:“并不是因為一個人才感覺孤獨,而是感覺到獨自一人的時候,才覺得孤獨。所以孤獨和單身、有沒有男朋友并沒什么關系,有些反而是有對象有孩子的人,也會覺得孤獨。這個調查得出26歲女性最容易覺得孤獨的結論,作為同齡人希望大家都能知道。”
我的來訪者小梅就是這樣一個26歲女性,她每天早上起床,看著婆婆的臉色做早飯;晚上回家,看著老公的臉色做家務。時間長了,她開始感到倦怠。
按理說,她對婆婆和丈夫付出了那么多,應該很愛這個家庭才對,但小梅的付出中卻藏著深深的恐懼和焦慮。
原來小梅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吵架時的嘴臉。成年后,她不敢和伴侶有任何的爭吵,稍有沖突都無比恐慌,生怕自己的婚姻也變成父母那樣。
為了回避沖突,無論她的丈夫和婆婆對她多么過分,她都會選擇去討好。
盡管成功回避了沖突,但她有很多愿望沒有實現:比如,被丈夫疼愛的幸福;再比如,被婆婆尊重的自信。
表面上討好對方,潛意識里,她不甘心舍棄這些愿望,內心積攢了很多對自己和丈夫的恨意,這導致她越付出,越容易感到倦怠。
對婚姻幻想的破滅
親密和欲望是一對雙胞胎,當我們享受親密關系時,其實是在表達“我需要你”;當我們追求欲望時,是在表達“我擁有你”。
親密會帶來幸福,欲望則會產生倦怠。未婚時,我們對婚姻多多少少抱有著美好幻想,這種幻想是一種欲望,根源在于安全感的缺失。
例如,一個孩子從小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中學時期就開始談戀愛,TA心里有個很重要的動機:想要盡快有一個家。
對家和安全感的渴望,導致TA把戀人看得特別完美。
真正進入婚姻后,TA發現對方并沒有那么完美,就會感到極度失望,但又沒辦法離開婚姻,因為離開這個家,就一無所有。
進退兩難之間,倦怠感油然而生。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女主每天都會在丈夫入睡之后才偷偷爬起來卸妝。天還沒有亮,就偷偷起來重新上妝,然后回到床上假寐,好讓他醒來看到的是一個完美的自己。
可就是這樣“完美的女人”,老公還是出軌了。
我們先不談渣男可惡的行徑,究其女主這種心態本身就是出于“我擁有你”的欲望,她無比渴望抓住這段婚姻,害怕失去,就像缺氧的人抓住呼吸的機會。
為了維持夫妻心中對彼此的幻想,她不惜帶著面具過日子,導致夫妻雙方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親密關系。這樣的婚姻時間長了,夫妻雙方都會感到很累。
湊合過日子的心態
之前做線上心理咨詢的時候,有讀者在后臺留言,說她要離婚了。
原因不是出軌,不是撕逼,而是老公從來不和她吵架。
當初她和丈夫經人介紹相識,雙方覺得各方面條件還算合適,很快就結了婚。
婚后,丈夫在物質上從不吝嗇,但卻很少和她說話。
有時她甚至會故意找茬,想要丈夫和自己吵起來,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丈夫只會對此保持沉默,有時實在惹怒了,也只會自己一個人默默走開。
結婚幾年,她用了無數辦法,卻始終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得不到任何情緒的回應。
最后她和我說:老師,我終于還是累了,我要離婚。
你看感情中最可怕的,不是吵架,而是我都懶得和你吵架。
婚姻從來都不怕吵吵鬧鬧,而是怕死氣沉沉。
物理學有一個“費希納定律”,原本是指感覺的差別閥隨著原來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用在婚姻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厭倦感的堆積,導致新鮮感隨著時間增長遞減。
”太熟悉彼此,以至于,熟到靜坐孤燈下,兩人已無話可說。”
“一到家,各玩各的手機。不是不想說,而是找不出話聊。”
“天天對著同一張臉,天天聽著同樣的牢騷,真的倦了,厭了。”
那么最理想的婚姻狀態是什么樣子呢?也許作家林語堂先生的婚姻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剛結婚時,林語堂將結婚證一把火燒了,對妻子說:結婚證只有離婚時才會用,我們今后不用它,干脆燒掉!
往后漫長的幾十年歲月,林語堂也踐行著自己“不離婚”的承諾。
林語堂先生性格外向,喜歡熬夜抽煙,作息極不規律又不修邊幅;林太太性格內向,喜歡有條有理的生活,出門買個早點也會精細打扮自己。
這兩夫妻,一個南轅,一個北轍,依然傾情相愛了幾十年。
連他們的三個孩子都說:“世上找不到兩個比爹媽更不相像的人,也找不到,比爹媽更相愛的人。”
我尊重你的偏愛,你包容我的不同,在這個邊界內,我們互不干擾,互不控制。
離開了這道邊界,我們依然是個整體。傾情相愛,責任共擔。
人體的更新只需要七天,這意味著,每過七天,站在配偶面前的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你。
持續成長,更新換代,把自己變成多味的巧克力盒子,而不是寡味的白開水,是應對婚內倦怠最好的辦法。
倦怠感不會理所當然的消失,感情需要不停的經營,但你的每一次真心實意的蛻變,都會被對方看到眼里。
這是婚姻殘酷的真相,也是婚姻幸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