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美味:蛋撻的由來

养生 18 0

  蛋撻這種經典中的經典美味,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吧。關於蛋撻的由來說法不一。那在西方飲食文化中,對於蛋撻由來的說法是什麼樣的呢?不要着急,往下看,就有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啦。

經典美味:蛋撻的由來

  蛋撻,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種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凍,中國人稱其為蛋,tart則取其音。這種蛋撻早在中世紀就出現了,不過看上去跟現在的蛋撻會很不一樣。按照現在的做法,皮會很軟;

  中世紀做蛋撻是既沒有蛋撻模又沒有齒輪切割器,蛋撻皮要用手捏起來,所以蛋撻皮發得很硬,吃中世紀的蛋撻其實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做蛋撻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紀糖很貴,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至於外面的殼則給窮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國人知道蛋撻這個東西是在香港被割讓后,英國人的蛋撻傳到了香港,香港人便開始仿製,甚至比英國人做得更好。蛋撻店除了蛋撻外還賣另外兩樣東西:奶茶和咖啡。那時候的蛋撻要比現在的蛋撻大兩三倍,甚至有一段時間,一個大蛋撻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標準早餐。

  六十年代香港逐漸富裕起來,香港人開始在蛋撻里加燕窩鮑魚之類,“大補”;但過了幾年這種蛋撻又沒有了。有人說蛋撻可以反映香港的經濟。按照英國傳統做法,蛋撻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歡吃這種有點辛辣味的蛋撻,所以現在香港茶樓里蛋撻都比較清淡。

  蛋撻皮有兩種:一種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種一咬下去面渣四濺的蛋撻皮;另外一種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黃油,因此有一種曲奇的味道。一開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後來泰昌餅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撻店)用曲奇麵糰做蛋撻皮,大成功。

  現在香港做蛋撻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餅店,一家是檀島餅店。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島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別青睞泰昌蛋撻,所以泰昌蛋撻又被叫做肥彭蛋撻。檀島蛋撻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雞蛋為主,油皮則以牛油和豬油為主,蛋撻皮用兩層水皮包一層油皮呈一塊三明治,這樣烘焙起來更有層次。

  水皮油皮是香港人發明的。香港人做蛋撻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是只用中國蛋不用美國蛋,他們認為美國蛋沒有中國蛋蛋味濃,我覺得應該沒有什麼不同。

  目前市場常見的蛋撻用的是英國人的做法,比較簡單一點,沒有香港人水皮油皮那麼複雜。把豬油黃油和糖揉到麵粉裡頭,加點水,揉成麵糰,擀成薄皮,切成圓形,放到一個一個小殼子里;調好蛋汁(糖牛奶和雞蛋),灌入小殼子里。放入烤箱里,230度烤25分鐘就好了。

  其實香港人做蛋撻做得再好,也未必會有什麼突破。檀島老闆就表示店內裝修可以改進,但蛋撻的配料和做法絕對不能改。這樣就不能順應市場。現在英國人除了傳統蛋撻之外,還有草莓味蛋撻香蕉味蛋撻和酸奶味蛋撻之類,他們的傳統蛋撻也是在不斷創新,而香港人卻一直停留在肥彭蛋撻。這一點應該向英國人學習。

  蛋撻的種類

  蛋撻的根據蛋撻皮主要分為牛油皮和酥皮蛋撻(KFC也是採用此蛋撻皮)牛油皮的特色就是外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盤狀的餅乾,外皮有一陣牛油香味。

  酥皮也是使用同一餡料,特色在於外皮的盤分成一層層薄酥皮,就像嫁喜禮餅的外皮一樣層次分明。

  根據蛋撻汁的不同由此衍生出來的小吃,還有鮮奶撻、椰撻、薑汁蛋撻、肉鬆蛋撻、水果蛋撻、和蛋白蛋撻等等。

  你可能也喜歡:
  簡述皮蛋的由來
  特色小吃:麻辣燙的由來
  名菜:回鍋肉是什麼菜系
  雲南小吃:過橋米線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