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小吃糍粑的由來

养生 18 0

  一說起糍粑。腦中自然浮現了《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第二期中,爸爸們在重慶天坑下錘糍粑。還邊錘邊喊口號,導演謝滌葵被“錘”得不要不要的。中國飲食文化中南方各族小吃“糍粑”。跟着小編來感受一下。

傳統小吃糍粑的由來

  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製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實現了自己的宏願,率領吳兵攻破了楚國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屍以報仇雪恨。

  此後,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吳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吳王大喜。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自知自己結怨甚多,恐日後有人難以容他。回營后,便對自己的親信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後,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相門(蘇州八個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饑的食物也。”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后,多次拒絕伍子胥的忠告,竟聽信讒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

  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磚石。

  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后,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

  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糍粑製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

  糍粑的特點是:柔軟細膩,香甜可口,食用方便,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你可能也喜歡:
  最具代表性的京菜小吃有哪些?
  京菜的飲食風俗是什麼,你可知道?
  京菜的禮儀食制是什麼?
  東北菜餐飲文化的表象與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