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吃的客家菜小吃都有哪些?

养生 19 0

  客家的婦女是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們大都刻苦耐勞心靈手巧,不僅會織布做衣服、種田唱山歌,最厲害的還是她們都會做客家的傳統小吃,這些小吃風味獨特十分受客家人的喜愛。那麼大家知道客家有哪些不得不吃的小吃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客家菜文化,去看看客家人的傳統小吃吧。

客家菜文化

  一、甜粄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於大盆中加糖(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團;大鐵鍋中鋪上芭蕉恭弘=叶 恭弘,將米團放入蒸至竹筷插入不粘為熟透,然後用刀切成正方形,食時再切成小薄片,可冷食、蒸、油煎、油炸。

  二、煎堆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於大盆中加糖、加熱水(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團;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包入炒熟的花生、白糖和芝麻做成的餡,也可以無餡,將粉團在芝麻粒上來回滾動蘸上芝麻;將煎堆放進熱油中,邊炸邊用筷子翻動,使之均勻受熱,炸至金黃色時撈起。

  三、油角
  將麵粉加上水和若干個雞蛋,揉搓至有韌性為止,取出一小團麵糰,用檊面棒碾軋成薄薄的麵皮,用圓型小器皿,在沒有專用的包油角器皿以前,我們都是用鍍鋅鐵制的大電筒的兩頭做“蓋”,在麵皮上用力一蓋,蓋成約三四厘米直徑的圓面片;把炒熟的花生米碾碎,加入白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絲,摻勻作為餡。在圓面片內放進餡包成半月型角子,沿邊捏緊並扭上花紋,最後放進油鍋里炸成金黃色。

  三、艾粄、葯粄、粟粄、紅粄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加入搗爛成糊狀的艾草、加糖、加水揉搓成米團,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用模具印花,放於大鐵鍋中鋪上芭蕉恭弘=叶 恭弘,蒸熟。葯粄的做法與艾粄相同,加入七種草藥,如雞屎藤、苧恭弘=叶 恭弘、山蒼樹恭弘=叶 恭弘、白頭翁、蒼耳草,茅根等,有消食健胃,去暑除濕的作用。在糯米中加入蒸熟的蕃薯或山芋等可做成各類甜餅,加入粟粉可做成粟粄。客家人遇辦喜事大都會打紅粄,用來祭拜、回禮,紅粄一般是用紅麴染色,有粉紅和深紅兩種顏色。

  四、蘿蔔粄、蔥油餅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把蘿蔔刨成絲,加入豬肉丁、蔥,放少許鹽,裝入淺底盤子中蒸熟,或調成米糊狀油煎均可。發酵麵粉或糯米粉調成米糊狀加入香蔥、鹽,便可做成香蔥薄餅。用擀麵杖將麵皮擀得薄如紙,鍋內放一點點油烙至兩面金黃,烙出來的蔥油餅不油不膩,又香又脆。

  五、釀粄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加熱水和成團,壓扁,再把餡料放進去;餡料的種類很多(所有的材料都要切成丁):豬肉、青菜(蔥、韭菜、大白菜、豆角等)餡;豬肉、香菇、豆腐乾餡;豬肉、蘿蔔乾餡;花生米、白糖、芝麻餡。餡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放調料炒至七八成熟,不能太熟,因為還要用油煎或蒸熟后再放油煎。

  六、發粄
  發粄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點,好多人早餐也喜歡吃。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面從碗里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客家人稱之為“笑”,越“笑”越好。

  七、仙人粄
  仙人粄又稱“涼粉粄”,有降溫解暑之功,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或白糖,再灑上點,吃的時候嚼着白糖會沙沙作響,和着仙人粄和香蕉露特別的味道。

  八、豆腐花
  豆腐花有濃濃的豆香味,拌上蜂蜜或糖油相當的嫩滑可口,做法是用豆漿機先打好豆漿,石膏粉加適量水調均勻,豆漿煮好后直接衝進去,略攪拌,靜置5至15分鐘待豆腐花凝固即可。

  猜你可能也喜歡:
  飲食文化,中國宴會禮儀文化
  韓國飲茶文化的習俗與習慣
  古人見面禮儀文化,古人禮儀用語
  抹茶的六大特點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