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飲食習慣:地域文化鮮明

养生 174 0

  不管你去哪在哪,都得吃飯,所謂衣食住行都是主要的。要吃飯一定要吃好,到一個城市就得吃當地正宗的美食。在哈爾濱文化中,哈爾濱的飲食都有哪些習慣呢?一起來了解哈爾濱豪爽的性格隱藏在飯桌上的特別的習慣吧!

哈爾濱飲食習慣:地域文化鮮明

  哈爾濱街頭飲食業發達,中餐店經營的基本上是魯菜和京菜,並以魯菜為主。早年哈爾濱飲食業的檔次以幌子為標誌。同關內京、津等地一樣,紅色幌是漢族飯店,藍色幌系“清真古教”回族飯店。幌子的多少表示檔次。20年代和30年代,曾分為四幌、雙幌和單幌幾個檔次。四幌飯店屬高檔,能包辦酒席。較四幌飯店檔次更高者,則只懸挂牌匾。懸挂雙幌的飯店,一般不包辦酒席,但熘炒菜俱全,屬於中檔飯店。老哈爾濱人把懸挂單幌的飯店稱之為“老博代館”,是一般體力勞動者就餐的地方。有的粥鋪也掛單幌,只售主食,如油條、餛飩、燒餅、饅頭、煎餅、大餅子等。

  過去哈爾濱曾有過發達的西餐業,出現了一些比較有名氣的西餐館。中國的西餐名師也隨着西餐館的發展而成長起來。這些名師既有精於英法大菜的,也有擅長俄羅斯大菜的。如今哈爾濱的飲食業更邁出了新的步伐。

  哈爾濱市民們原籍不同,傳統的鄉土觀念也反映在飲食習俗上。例如:山東籍人喜食麵和魚;而來自冀東一帶的人則喜食米飯,尤其愛喝高粱米粥。哈爾濱人除保持漢族的飲食習慣和節令飲食習俗外,也受到了少數民族飲食習俗和西方飲食習慣的影響。受西方飲食影響,哈爾濱人喜歡“列巴”(俄語音譯,即“麵包”)、紅腸和啤酒。

  哈爾濱人住在松花江邊,吃魚較方便,烹調方法也很多。有眾多的“釣魚迷”在假日的前一天下午就來到松花江北岸釣魚(也有撒網的),所得之魚當即收拾乾淨,像赫哲族一樣,取江水為湯,撒一把鹽,煮熟后喝湯、吃魚、飲酒。赫哲族的“殺生魚”也曾傳入哈爾濱。但從食品衛生學角度講,生魚中寄生着有害病菌,故在50年代初,即禁止出售殺生魚了。

  哈爾濱本地的特色小吃品種並不豐富。早年較受歡迎的小吃也多是從外地傳來的,有:碗蛇兒、老奤燜子、油煎燜子、“驢馬爛”、燙驢肉(屬於虐食的一種,現已絕跡)、薩其瑪等。各式特色風味小菜有:各種酸黃瓜、甜香瓜、酸蘑菇、酸西紅柿、酸卷心菜和酸青椒等。

  哈爾濱人喜歡野遊野餐,並已形成一種較特殊的飲食習俗,這在別處是不多見的。哈爾濱人的野餐是接受北方少數民族飲食習俗影響的結果。這些民族或漁獵或遊牧,一年四季幾乎都是風餐露宿。這種生活方式對某些城市居民有一種誘惑力,故在本世紀20年代,哈爾濱人已逐漸形成了野餐飲食習俗。人們喜歡帶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及啤酒、白酒和各種飲料前去聚餐,或會於樹蔭之下,或聚於花叢之中,盡情地吃、說、笑、玩。可以說,野餐是各種食品的大聚會。

  你可能也喜歡:
  排名第一的人氣小吃:蚵仔煎
  最具代表性的飲料:珍珠奶茶
  台北人氣夜市小吃:大腸包小腸
  最受歡迎的無錫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