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本事看似平常,但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技巧,比如排便,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做,每个人都自以为熟练掌握,但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怎么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便秘和痔疮呢?就拿最基础的排便姿势来说,“蹲便”和“坐便”之争由来已久,到底哪一派才是对的呢?
坐不如蹲?
在坐便器被发明出来之前,几百万年来人类一直蹲着排便,从人体结构的进化角度来说,蹲便确实要比坐便更“人性化”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人类自从三百万年前就开始直立行走了,从那时开始人类的身体结构就已经进化到了适合这种行进姿势的状态,比如让你现在起身走上一百米,想必是不会累的,但要是让你爬上一百米,膝盖首先就受不了了,因为膝盖的进化程度就决定了膝盖不适合承重。
同样的道理,从人体解剖结构来看,在不排便的情况下,耻骨直肠肌仿佛掐住了直肠的脖子,从而阻止了便便的排出。蹲便时,耻骨直肠肌完全放松,肛门和直肠的夹角接近180度,也就是说肛门和直肠接近一条直线,这样便便走到直肠的时候,很顺溜地就能滑到肛门,排便也就更顺畅。
当我们从蹲便转变坐便时,肛门周围的肌肉就会不适应,因为在坐位排便时,肛门和直肠的夹角比较小,也就是说,掐脖子的手还没完全松开,便便走到直肠之后要再转个弯才能到肛门,此时就要通过肌肉用力才能让便便“转弯”,而肛门周围的肌肉会牵拉直肠,让排便更加费力,所以蹲着排便更舒服方便。
蹲不如坐?
虽然蹲便确实更顺畅,但其实对于没有便秘、痔疮等排便问题的人来说,坐便只是直肠的“脖子”稍微被掐住了点,从而稍稍延长了排便时间,只要保证排便时间别太长(少玩手机),也不会造成什么危害。而且,和蹲便相比,坐便不容易脚麻,对于小孩、孕妇或肌肉力量不足、关节僵化的老年人来说,坐便相对更加安全,能有效避免跌倒、无法站立等意外。此外,由于蹲便时腹压增大,快速起立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现在城市里坐便器越来越普及,正所谓“一坑难求”,有些人总觉得坐便不够畅快,或者嫌弃公共使用的坐便器很脏,于是就踩在坐便器上如厕。然而,此时坐便器承受的重量和正常情况下可是不一样的,当你坐在坐便器上时,全身的重量会很均匀的分散开来,可是两只脚踩在上面时,压强就瞬间增大了许多,坐便器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结实,如果真的蹲在上面,是很容易坏掉的,而破碎后锋利的陶瓷茬子会把大腿和臀部划伤,这些部位还有大血管,还是很危险的。
其实,无论你采用哪一种姿势如厕,最重要的还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排便时间。我们的直肠上有一个叫做肛垫的结构,而痔疮、直肠粘膜松弛脱垂等问题,都和肛垫下移有关系,肛垫下移的根本原因,就是直肠腔压力的增加,排便时间长,就会持续保持直肠腔处于高压力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不要把书、报纸、手机、平板这些东西带进厕所的原因,尽量将排便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
更何况,把手机这些东西带进厕所,还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比如诺如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悄无声息地粘在手机上,这就是为什么“手机比马桶还脏”的传言流行了那么多年,然而还有不少人不愿意相信。